广州绿色金融协会

广州绿色金融协会

中诚信绿金科技总裁沈双波:企业是ESG生态圈核心, ESG评价级别有待提升

发布日期:2022年09月01日 10:24  

在“双碳”目标下,ESG已经成为近年来企业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。


8月30日,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南方财经国际论坛21世纪卓越董事会系列活动第二期会议暨21财经APP“ESG频道”上线仪式上,与会嘉宾围绕中国上市公司ESG话题探讨ESG热点及趋势。21财经APP“ESG频道”正式启动上线,后续将以更聚焦的媒体视角和智库研究,宣传环境、社会和公司治理(ESG)价值理念。此外,21世纪经济研究院还联合银华基金对外发布了《海外证券监管ESG信息披露趋势》研究报告。

ESG生态圈的核心主体是企业。通过监管部门、投资人和评级机构的共同推动,企业在ESG管理方面需要不断地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,明确ESG内容,提升整体意识,以应对外部环境,满足监管、投资人的需求。”在本次论坛上,中诚信绿金科技总裁沈双波在主旨演讲环节表示。

沈双波认为,中国目前是全球首个拥有较为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国家。近年来国内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,以及“1+N”政策体系的出台等宏观背景很大程度上推动了ESG的发展。

“目前中国是全球增速最快、规模最大的绿债发债市场之一。截止到2022年的6月份,我国境内的贴标绿色债券的累计发行规模已经突破了2.1万亿。国内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到4100亿。”沈双波表示,2021年以来,中国推出的碳中和债、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、转型债券等一系列债权产品在全球实现了领先和突破性的创新。去年年底,国内泛ESG基金已经超过1000只,规模达到8000多亿元。包括绿色信贷、绿色保险等可持续发展领域,均取得很好发展。

中诚信绿金关于ESG披露的一组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6月10日,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共计5797家,其中A股上市公司4732家。从披露率来看,2022年A股报告披露比例为30.18%,相比去年上升2.31个百分点。从行业表现来看,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了100%披露,高碳行业的披露不足30%

沈双波表示,近两年来监管部门多线并举,陆续出台一系列ESG信息披露标准。在投资人维度,包括基金、保险行业已将ESG纳入了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流程中,同时监管部门也明确要求银行对信贷客户进行全方位的ESG管理。

“虽然ESG近两年十分热门,但是企业对ESG的管理或披露实际并没有达到预期。”沈双波表示,监管部门应尽快制定ESG相关管理办法,尤其是明确资本市场即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的ESG披露边界、主要议题,以规范投资人、评级公司、企业ESG管理标准,引导ESG规范发展。同时,投资人应配备更专业的ESG的人员,将ESG指标纳入资产配置、制度建设、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。“随着ESG信息披露要求的不断强化,以及投资人对ESG信息的全面关注,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的意识和水平也将逐步提升。” 

沈双波表示,对于ESG评级,数据是基础,模型是根本。评级机构基于上市公司或发债企业公开披露的信息对其进行评级,主要供给投资人监管部门做相关决策参考,由此推动企业ESG管理。是ESG生态圈不可或缺的一个因子。

根据中诚信2022年国内上市公司ESG评级表现数据,评级结果整体而言呈正态分布。其中A级别及以上的公司数量较少,占比仅为6.3%;91.9%的公司级别分布在B-BBB 级别之间。BB级别的公司数量最多,占比为 49.0%;国内目前尚无符合AAA标准的公司。

沈双波认为,“原因主要在于企业不知道怎么做ESG披露,导致当前ESG评级数据不是很理想。”国际上较为核心的评级公司其应用的方法学或标准相对偏国际化,对国内上市公司的ESG评价级别往往比较低。

对于如何应对国内ESG评级表现,沈双波认为,当前市场上评级机构过多,使得企业和投资人无法分辨,因此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ESG评级公司的管理。此外,评级公司也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,提升团队信息化水平等。


电话:020-83702021
邮箱:gzgfa2020@163.com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仁路1号广仁大厦1403室
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 . 备案号:粤ICP备2021111744号-1